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20万差价到手 这个楼市有点乱
Part1
先来看个趣事。北京一买家买房,卖家报价728万,从7点半砍价到夜里11点半,最终745万成交……
看完你是不是有些懵圈?当然事情的真实性我们无从考证,但是有两点是可以明确的,第一,楼市现在还是很火爆的(北京),有数据表明,北京房价已经连涨17个月;第二,房产交易中存在着很多乱象,涨价跳价频现,契约精神碎了一地。而第二点,其实还是依附于第一点的。
只要房地产火爆之势一日不止,围绕房地产展开的各种乱象也不会有消停之刻。
近日,小新说事报道了一则有关二手房买卖乱象的新闻。这里简单把事情概括下:龙盛右岸名邸的一位房主将房子挂到中介出售,后“买家”以106万成交。然而直到真正的买家出现,才让中间人倒卖房源的事实浮出水面,最后的成交价竟为126万,三方之间的矛盾就爆发了。
低价收进房子然后高价卖出,这样的事情其实很常见,你说倒卖也好,炒房也罢,法律没有禁止,也没什么可指摘的。但上面事例中一个违规的行为是,房子还没完成过户,中间人就急于找下家接手,这样的交易是存在风险的,对卖主和买主俱都不利。
这是目下楼市过火乱象纷繁所衍生出的一个案例,而这很难讲是一个个例,实际上二手房交易中这种投机倒把的事情太多了。中间人为赚取差价,可以不择手段,不仅玩弄买卖双方,还视双方的权益如无物。20万的差价,也确实足以蒙蔽人心,令人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了。
而一些所谓的“中间人”,很可能实际上就是中介,或者与中介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中介自导自演,设计好一个套路,引人入瓮,空手套白狼,这种被曝出来的事情也着实不少了。由于“犯罪成本”低廉,而“回报率”却高得可怕,一些利欲熏心者往往会铤而走险。
对此,建议有二手房交易需求的买主或卖主,在签订合同中一定要明确买卖双方和一些条款,对于交易过程中的一些违规或者反常行为要心生警惕。
Part2
这个事例,还牵扯出一个普遍现象:非正常状态的房源交易,或者叫倒卖。这种现象并不光光存在在二手房交易中,实际上在新房市场中也存在着。开发商和“中间人”合作,将一部分新房房源腾挪出来,很快就流通到二手房市场上,为了“促销”,往往还会套上可更名的标签,当然同时会很“接地气”地翻个十万二十万。如果你还够仔细,你会发现认筹的小伙伴中,有很多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声音,他可能曾经很热情地给你推销过房子……
这种倒卖的行为,算不上光彩,影响也不太好,万一有耿直的boy杠上了,不掉皮也会惹身骚。那为什么有些开发商还会选择这样的方法?大约有两种占主流,一种就是开发商内部管理散漫,销售和中介勾结倒卖赚差价谋取私利。另一种则是开发商迫于无奈。纳尼?还有无奈的?还真有。
比如开发商预期的备案价格通不过,通不过就卖不了,卖不了那就吃土了。“贱卖”肯定是不能的,那就太对不起开发商的自觉了,怎么办?好办,经人倒腾出去,这样房子有人接手,想要的价格也卖到了,岂不皆大欢喜。
也有实在不齿的,我们是正经人,坏名声的事可不行。那咋搞?也好办,分销呗。房价之外的部分,约定分成,我出房,你拉人,我们互利互惠,反正名声臭的是分销。不光房源去化嗖嗖嗖的,拉来的投资客多半财大气粗,后期还不好怼你。
最后还有些多少有责任和担当的开发商,不倒卖也不分销,可“贱卖”也是万万不能的。过不了备案,咋办,拖着呗。磨,好事多磨嘛,跟政府磨。虽然有时间成本,风险也在,但是资金不紧张,行情又持续向好,总能等到“两全其美”的时候,重要的是,有的赚啊。
Part3
所以有时候我们说房源紧张,一方面是跟青黄不接是有关系的,同时还有一些开发商捂盘惜售;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调控!很难想象吧,因为调控,设置了预售备案通过的门槛,反而导致房子迟迟不能入市,而个别开发商、中介或者某些利益团体正好趁机大做文章,所以产生了一种房源人为紧张的假象。房子真的少吗,不是的,看看土地供应量绝对是不少的。但是偏偏房源释放的口子被掐的很小。大家都需要在规则内玩,但是唯独真正的购房者是被排除在游戏外的。
现在二手房为啥火又为啥乱?因为新房紧张啊。新房为啥紧张啊?就是我们前面吧啦吧啦的。楼市真是一个怪圈。
这真的是一个罕有的时代,我们身在其中却又身不由己。但所幸这样的日子,大约不会持续太久的。如果你心急入市,千万小心在交易中着了套。
相关阅读
- 2017/03/27
- 2017/03/24
·本地刚需吃土 新居民最受伤 50%打击错对象?调控新政背后逻辑
2017/03/23- 2017/03/23
- 2017/03/21
- 2017/03/20
- 2017/03/17
·新一轮调控已经开始 嘉兴会否迎来调控2.0 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2017/03/16
资讯搜索栏
嘉论房产网免费看房团报名
老王二维码

精彩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