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嘉兴将扮演什么角色?
壹
轰轰烈烈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嘉兴将扮演什么角色?
近日,长三角朋友圈被一件事刷爆了,那就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出炉。
这份《规划纲要》出来后,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不用避忌,长三角诸城,表面上看一派祥和生瑞,实际上竞争异常激烈。除了上海实力超群、一家独大之外,长三角其余诸城可谓谁都不服谁,平日里你赶我超,你抢我闹的事没少了去。
这份《规划纲要》出炉,涉及到区域全盘的规划和统筹,奠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很多悬而未决的事情,基本上也等同于“尘埃落定”。
哭的笑的,老热闹了。不光涉及到的城市,外围也是一片吃瓜群众。
为什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这么受到关注?我们有必要再来认识下长江三角洲区域。
长三角,覆盖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全域,以35.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2.25亿的人口总量,创造了接近全国1/4的GDP,超越粤港澳、京津冀,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最大城市群。
而长三角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可以排进世界级城市群的区域。
但是相比起粤港澳大湾区,早早成为国家级战略,规划也早早出炉,似乎总是缺了点什么意思。
直到去年年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终于上升为国家级战略,进而开始筹谋规划。
不过说起来,长三角并不是没有规划,早在2016年,国务院就出炉过一版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乃至更早以前,相关的规划也是有的。而此次诞生的《规划纲要》,其实是在过去几版的基础上的再升级,综合了目前长三角各城市的最新发展目标,平衡和取舍了城市之间的利益。当然干货的东西也很多,比如上海的地位一再被放大,除了上海以外,几大都市圈也将迎来重大机遇。
贰
关于这份《规划纲要》的解读其实已经有很多了,这里就不做过多解读。
大家最为关心的,还是自己所在的城市,在这份重量级规划中到底存在感几何。
那我们看看在这份纲要中,各个城市出现的次数是什么样呢?
据统计,在整个《规划纲要》中,上海被提及50次、杭州15次、南京14次、合肥13次、宁波11次,苏州6次、舟山5次、嘉兴5次、南通4次、芜湖4次、无锡2次。
不得不说,中国人还是比较喜欢座次排名的。三省一市27城,总有个先后顺序。这其中上海成为重中之重就不用说了。而后的杭州、南京、合肥、宁波,从出镜率上看是同一梯队的。
而其中的苏州就比较尴尬了,出镜率仅有6次,仅比嘉兴多1次。外界对于苏州的嘲讽、同情兼有之。特别是关于上海第三机场的选址,主要就剩下南通和苏州的竞赛,此次《规划纲要》,不免给支持苏州的泼了一盆冷水。按经济发展水平来说,长三角城市中,苏州仅次于上海,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终究定位和能级稍弱,需要服从大局。
嘉兴在《规划纲要》中的出镜率为5次,和舟山并列第六。从排名上来说,是非常居前的。
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自满了。因为次数和质量并不是成正比的。比如南通在《规划纲要》中只出现了4次,但是这4次质量非常高、干货非常多,前面出镜十几次的,可能获得的利好都没有南通的4次来的实际。
还是回过头来讲嘉兴。
嘉兴在《规划纲要》中共出现5次,其中涉及嘉兴的具体内容共有17个方面23项,是浙江省最多的地市。
嘉兴是长三角城市群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从地理上,嘉兴处于长三角最重要三座城市沪苏杭的中心,是一座怎么都绕不开的城市。从意义上,红船、南湖在嘉兴,有高度在。从经济上,嘉兴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走在长三角前列。
但嘉兴同时在群星闪耀的长三角城市群中存在感又不是很高。GDP排不上号,本级能级趋弱,是长三角核心城市中少有连轨道交通都没有的。
长三角一体化,是嘉兴蜕变的机会,是为自己正名的机会。
叁
在《规划纲要》提及嘉兴的五处地方,第一处是讲长三角中心区涵盖范围。
第二处出现的地方,内容为:推动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嘉兴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建设,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
嘉兴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建设大家应该不陌生了。嘉兴提出接轨上海也可谓渊源已久,从上世纪90年代,嘉兴就提出将‘接轨上海’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战略。而2017年的时候,浙江省政府同意嘉兴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由此,全面接轨上海成为嘉兴全市上下动员的重要内容。
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是嘉兴的两大历史使命。
第三处出现的地方,内容为:加强航空货运设施建设,加快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规划建设嘉兴航空联运中心。
此前关于上海第三机场的竞争,包括南通、苏州在内,嘉兴一度也是热门候选。但是随着机场性质的定性,嘉兴机场明显走的是一条错位发展的道路,更加强调航空货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整合联动。
据了解,嘉兴机场的规划落地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机场扩建后将定位为以航空货运为战略重点的长三角货运干线机场、客运支线机场。
一方面,嘉兴机场作为上海周边100公里内唯一的货运干线机场,与江苏南通、吴江、昆山相比,更具备承接上海航空货运功能的条件,在长三角机场群中谋求差异化发展。
另一方面,嘉兴也是国内为数不多具备空、铁、公、水(海)综合物流运输体系的城市,嘉兴机场项目建设将充分发挥多式联运的综合优势,有望成为服务长三角的超级共享联运中心和商贸集散中心。
此外,《规划纲要》还提出:围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际通道,加快通苏嘉甬、沪乍杭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推动京杭大运河和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提高集装箱水水中转比重。
目前,嘉兴市正在谋划建设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打造铁路、机场、海河联运“三大枢纽”。启动嘉兴高铁南站扩容提升工程,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嘉兴机场改扩建,规划建设嘉兴航空联运中心,积极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机场体系;发挥前海后河的独特优势,重视海上接轨融入上海,加快“三横三纵一通道”等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构建海河联运发展引领区,推动长三角港航协同发展。
第四处出现的地方,内容为: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各类开发区,加快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中意宁波生态园、中德(合肥)合作智慧产业园及太仓、芜湖、嘉兴等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
2017年,嘉兴成为浙江省首个获批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全市已有3个中德产业园,分别是位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中德(嘉兴)产业合作园、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欧洲(德国)产业园和海盐经济开发区的欧洲(德国)工业园。并先后引进了一些项目。围绕中德(嘉兴)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嘉兴市以点带面、分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为2016年至2020年,第二阶段为2021年至2025年)。第一阶段为合作区基础建设阶段,发展目标是逐步引进德国优势产业领域里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五处出现的地方,内容为:充分发挥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提升上海虹桥商务区服务功能,引领江苏苏州、浙江嘉兴一体化发展,构建更大范围区域一体的创新链和产业链。
这里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出现了苏州、嘉兴一体化发展。过去我们最多听到的,不是融沪就是融杭,和苏州一体化,还是第一次。
从地理区位上,嘉兴以下,秀洲区、嘉善和苏州接壤。而嘉善重而之重的任务是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我们推测,苏嘉一体化嘉兴方面的主要参与者可能还是在秀洲区。
由于地理区位决定了嘉兴接轨上海的主力主要集中在城市东部和南部的南湖区和经开区,秀洲区有力无处使。此次北接苏州,给了秀洲区一个出力点。过去秀洲区主要开发方向集中在西侧,对于北侧一直是限制开发。但秀洲的方向越来越偏离融入长三角的方向,此次调整出苏嘉一体化思路,尽管内容上更多的是涉及创新链和产业链,但城市融合必定也是考量的一个方面。
由此我们想到,此前嘉兴曾提出过建设秀水新区的设想。在未来,秀水新区会否成为接过融合苏州的重任,我们等待官方更新的消息。
相关阅读
·浙江省教育厅等十四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9/12/11- 2019/12/03
·总价仅百万!嘉兴这个50平方公里的“黄金心脏”里出了个爆品
2019/11/29- 2019/11/28
- 2019/11/27
- 2019/11/26
- 2019/11/22
- 2019/11/20
资讯搜索栏
嘉论房产网免费看房团报名
老王二维码

精彩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