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底拿地不被允许?土地市场震动来了
不久前,财政部发了一个“126号令”,其内容是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
在这个通知中,里面有一条规定是: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
此条一出,江湖上顿时掀起波澜。
很多人认为,该规定出台,意味着叫停了各地用城投公司拿地,为地方土地财政托底的行为。
甚至还有大胆判言,禁止各地城投公司拿地。
地方上用城投公司托底拿地,并不是新鲜事,一直以来常有这样的操作。不过一般只有在土地市场十分不济,土地无人光顾的情况下,才会采用这类临时性的举措。
不过今年以来,土地市场画风大变,地方城投托底拿地几乎成了主流。
有数据显示,2022年1-9月,城投拿地金额占全国土地出让金比重为11.77%,而实际上一些情况不太好的地方,城投拿地的占比超过半数,甚至越往后面,越是清一色的城投托底。
城投平台托底拿商品房住宅地块,一般极少会拿来自己开发,都是临时举措。
截止到今年的第三季度,2022年9月末,各地城投拍的的土地,开工的土地仅仅占所拍土地的16%,84%的土地依然闲置,不过是从政府手里转移到了城投公司。
在非常时期用非常办法,倒也无可厚非,城投公司参与拿地,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土地,这不算赔本买卖。但超量的土地购置,则会给城投公司带来资金占用压力,尤其通过举债等方式,会大大增加风险。有的地方确实也存在极度依赖土地财政的情况。
毕竟房企暴雷已经够喝一壶了,如果城投平台也暴雷,那就难搞了。
这可能就是政策的考量。
不过在操作界面,可能影响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什么城投公司不能再拿地的断言,完全是想多了。
观察下最近地方上的一些拍地情况,就可以发现城投的身影并没有消失,像天津刚刚落幕的第三次集中供地,城投拿地占比达到34.5%。
回过来看文件,这个文件针对的是三公经费的支出,在文件中提到土地的拢共只有两句话,你说它真的是冲着托底拿地去的吗。真要治理,也不会由财政部出面。
再仔细研读下文件原文,“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这里有个“虚增”很关键。
怎么界定是“虚增”,那就很难说了,城投不能拿地开发吗,谁说的,拿地建设回迁房、保障房、一般商品房,本身就是城投平台公司的主要业务。
文件寥寥几字的说法根本无法判定复杂的实际操作,最大的作用恐怕还是敲山震虎,我知道你们都在这么干,你们最好拎得清点,别到时搞得很难看。
不过话又说回来,老让城投平台公司托底拿地确实也不是办法,让地方上一直这么操作,上面肯定也是不满意的,毕竟这个危若累卵的楼市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预计未来城投出现的频次会有所降低,更重要的是,土地出让的方式会有所变化。就像这次嘉兴采用了预出让的方式,本质上是想通过勾地的方式换得更好的市场效果,如此一来,可以减少临了靠城投托底这种无奈的方式。
本次天津土拍,也首次采用了“预申请”的方式,累计预公告21宗地块,最终挂牌17宗。“预申请”和“预出让”都是一个路数,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让地块出现流拍、终止等情况,提高挂牌出让效率。
那么嘉兴的预出让情况如何了,据传还是有一些开发商表达意向的,至于何时出让,还是要看官方发布。
相关阅读
·老王问答No.125丨二手房价持续下跌,淘一下可能会挖到宝
2022/10/21- 2022/10/20
- 2022/10/19
- 2022/10/18
- 2022/10/14
- 2022/10/14
·嘉兴轨道交通再推进!这条线与有轨电车、规划轨道交通1号线交互
2022/10/13- 2022/10/12
资讯搜索栏
嘉论房产网免费看房团报名
老王二维码

精彩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