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

2018-07-18 15:49:22            

周一的文章中,预告要跟大家聊一聊关于“年轻人买房”,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于是,文章来了。部分观点摘自《摘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

 

反方:年轻人不应该太早买房

先说两个故事

公司半年前来了个实习生,大四的学生,那时候还没毕业,家里条件平庸,眼看着嘉兴房价“起高楼”,赶忙举全家之力入手了一套,面积不大,总价180万,贷款买的。加上家里本来就有一套房在还贷。于是,这个年纪小小的青年,还没毕业,就背上了9000元的贷款,家里3口人分担,平均一个人每月要还3000元。

小伙子现在留在了公司,一个月4000工资,车子不敢买,每天公交上下班,路上要花一个半小时,没有社交活动,更别提在外面进修了。

去大城市发展的梦想根本不敢有,就连在八佰伴吃顿饭都要算计一番。

梦想是什么,可以吃吗?

有这么一个人,我们暂时称呼他为小飞。他21岁从某名牌大学金融系毕业。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他于是回到老家,在省会的证券公司当一名普通员工。

1年以后,蚁族小飞遇到自己喜欢的姑娘小苏,于是向她求婚。小苏问他,那房子怎么办?他说,我才工作一年,加上大学时候赚了点钱,大概就攒下来10多万。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是花这笔钱在当地买个小房子,二是让我去投资,过几年买套大的。小苏说好,我相信你,我选二。于是小飞和小苏租了一个两房一厅就结婚了,房子真是破,晚上都能听到天花板上的老鼠在开派对。

第二年,他们生了个女孩,他们没买房。结婚4年后,小飞的事业终于有了点起色,他成为一个投资公司的合伙人。

6年的时候,他在新的公司站稳了脚,收入也开始稳定起来。他花了大概30万在当地买了套一般的房子,全家搬了进去。

等他32岁的时候,终于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虽然朋友们都住上了更好的房子,但小飞也不准备用这笔钱来买更大的房子,他想继续做他的投资生意。


两个很简单的故事,第一个发生在我自己的公司,身边人身边事;另一个则更加家喻户晓,故事的主人公是巴菲特和他的妻子苏珊。


1951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由于在纽约找不到工作,他回到了老家奥马哈做股票经纪人,就相当于今天证券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

1952年,蚁族巴菲特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姑娘苏珊。据说老巴在结婚的时候跟他老婆说:“亲爱的,我现在给你两个选择,我工作一年攒下来了一万多美金。现在一是可以花1万美金买套小房子,二是让我拿这1万美金去投资,过几年买套大的。”苏珊说:“好,我相信你。”

1952年,蚁族巴菲特裸婚,与老婆苏珊租下两房一厅,晚上都能听到老鼠在天花板上开派对。

1953年,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了。

1956年,租房子住了4年后,26岁的巴菲特成立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Buffett AssociatesLtd.),开始创业。

1958年,他的投资开始稳定获利,他花了3.15万美元买下位于奥哈马的一座灰色小楼,至今仍住在那里。

1962年,10年后,巴菲特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2008年,财产620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


对普通家庭,是不是真的在孩子年轻的时候,买一套房子是在卖孩子的梦想?

古典老师做过一个“人生试验”。

假设有这么两个人,小强和小明,他们同年从同一个专业毕业,在同一家企业工作。2年后,他们月收入都是5000,现在他们决定考虑买房子的事情。

按照现在嘉兴郊区的房价,1.2万一平方米,户型是80平方米的两居。两个家庭都能够支持大概35万元,如果按照最长的30年贷款算下来,月供大概在3000元左右。

盘算下来,小强决定买房,而小明决定拿钱投资自己。

半年以后,小强和小明的收入分配有了不同。小强开始每天坐班车上班,而小明在单位附近花1500元租了一间房子,同时用多余的钱来投资自己。

因为投资自己,小明获得了更多的升职加薪以及跳槽的机会。

古典老师算了这样的一笔账。

可以说,除了从事房地产的倒买倒卖工作外,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过早购房之后,几乎与创业、转换行业和快速升值无关。

中国的青年,是全世界最“年轻有为”的青年,平均27岁就拥有了自己的首套住宅。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中兴被弄的这么狼狈。

用最好的实现梦想的十年,去换取一套住宅,真的值得吗?

 

正方:年轻人应该更早拥有自己的住宅

房子=安全感

在某网站的问卷调查中,面对“给予最多安全感的东西是……”的选择,有近2/3的网友都在“自己的房子”这个选项上投了一票。

事实上,由于中国不断上涨的房价,不少人都把提早买房拿上了家庭议程。很多人选择把购房当做抗“通货膨胀”的一种方式,并不追求个人资产的升值,只希望跑赢贬值速度就好。

“父母付首付自己还贷”模式流行

独生子女的大比例存在,使得现在许多年轻人的家庭都能够负担起一套住宅的价格,至少是首付。而爸爸妈妈们也愿意为子女提供这样的环境。

生活不易,减少压力

很难评判是“刚工作就月供6000”有压力,还是“临到中年名下无房”更有压力。

由于“家天下”的传统思想,中国人始终把“住宅”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有了属于自己的住宅,就少了许多精神上的压力。

自我证明的一种方式

年纪轻轻就有自己的房子,在不少年轻人看来都是自我炫耀的一种好方式。即使这套住宅并不是靠自己买下来的。


 

作为年轻人的我

过早购房的购房者,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我更喜欢叫“安逸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觉得有一套房子,能让自己的安心一点。毕竟,在一个城市中,能有一脚属于自己的栖身之地,心里踏实。

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套房子吗?可能是我还小,阅历不够,我一直认为,安全感是人自我内心是否强大的体现,与外物没有必然联系。用外物来获得的,与其叫“安全感”,不如说是一种“虚荣心”。

退一步说,即使房子真的可以换回安全感,用最好的十年梦想去换,真的值么?

 


 

资讯搜索栏

  •      

嘉论房产网免费看房团报名

  •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 看房人数:  意向楼盘:

老王二维码